汉代度量衡制

汉代度量衡制

汉代度量衡制度比起之前的朝代更为统一与标准,班固所著《汉书·律历志》详细地记载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为后世考察度量衡发展历史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

汉代铜环图片

汉代铜环图片

查看《汉书·律历志》,其中记载“千二百黍,重十二铢”,在制定这个衡重单位的过程中,最初的、最基本的单位就是十二铢算一个单位,两个十二铢就是一两,十六两为斤,三十两为钧,四钧为石,这段话明确地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其中的计量单位和进位关系,计量单位为铢、两、斤、钧、石,它们的进位关系是两个十二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钧,成语“千钧一发”的字面含义就是用一根头发吊着一千钧的东西,钧是衡重单位,三十斤为一钧的话,那么千钧就是三万斤,因而这个成语的引申义为比喻相当危险。另一个衡重单位为石,四钧为石,石在作容量单位时,读作dan,第四声,而它在作衡重单位时,读作shi,第二声。

谈至容量,班固《汉书·律历志》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一千二百个黍米,放到一个容器里,这个容器称作龠,龠作为最小的容量单位,能够盛一千二百个黍米。另一个容量单位为“合”,合就是两个“龠”合在一起,作为一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就是汉代班固《汉书·律历志》所记载的五量单位。

从汉代出土的铜合、铜升、铜斗、铜斛,收藏于北方的各个博物馆,其形态大致相同,铜合因其容量小,容器也相对较小,另配置了一个长长的把手,为方便使用。

明朝的度量衡是怎样的

公元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军攻下元大都,建立明政权,逐步完成全国的统一。为了巩固政权,稳定民心,朱元璋推行休耕制度,让民众休养生息,垦荒屯田,发展封建经济。

明代度量衡斗图片

明代度量衡斗图片

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南方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因素,但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进一步强化,是资本主义萌芽因素受到种种限制,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缓,商品经济处在自然经济的从属地位,因而这期间的度量衡制度仍然为封建经济服务。

明初,土地大量荒废,朱元璋下令鼓励农耕,并把赋税规定较低,一般官田五升三合,民田三升三合。洪武二十年,明朝政府经过普遍丈量土地,编制了“鱼鳞册”,详细登记每乡每户土地的亩数并绘制成鱼鳞图,地方官吏抑制豪强霸占土地,甚至采用小弓丈量。明代度量衡均由官府制造,以保证量值统一,凡私造斛斗秤度者“依律问罪”,知而不揭发者“事发一体究问”。

明代的度量衡制度尽管完备,惩处却极为严厉,只能保证官方明文规定的器具统一,却无法制杜绝营私舞弊的现象。由于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货币地租取代了一部分实物地租,商品经济相对活跃,这类现象导致官商勾结,肆意增大度量器具,大进小出对农民进行敲骨吸髓的剥削,激起了民众举行多次反对“大斗剥佃”的斗争。

度量衡三字怎么读

度量衡的读音分别为,度du,第四声;量,liang,第四声;衡,heng,第二声。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为计量长短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

度量衡器具图片

度量衡器具图片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战国时齐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